當前位置:趣味科普網>生活情趣>百科>

魚洗共振盆原理

百科 閱讀(1.57W)

魚洗共振盆原理

魚洗的原理主要是摩擦產生共振現象,進而形成駐波。從振動與波的角度來分析,雙手來回摩擦魚洗盆銅耳時,會形成銅盆的受迫振動,這種振動在水面上傳播,並與盆壁反射回來的反射波疊加形成二維駐波。而這種二維駐波的波形與盆底大小、盆口的喇叭形狀等邊界條件有關。

魚洗,古代中國盥洗用具,金屬制。盆底裝飾是魚紋,稱“魚洗”,盆底裝飾是兩龍紋,稱“龍洗”。這種器物在先秦時期已被普遍使用,而能噴水的銅質魚洗大約出現在唐代。其大小似洗臉盆,底呈扁平,盆沿左右各有一個把柄,稱為雙耳,盆底刻有四條鯉魚,魚與魚之間刻有四條河圖拋物線。魚洗奇妙的地方是,用手快速有節奏地摩擦盆邊兩耳,盆會像受擊撞一樣振動起來,盆內水波盪漾。摩擦得法,可噴出水柱,當兩手搓雙耳時,產生兩個振源,振波在水中傳播,互相干涉,使能量疊加起來,所以這些能量較大的水點,會跳出水面。魚洗的製作,無疑涉及到固體振動在液體中傳播和干擾的問題。我國部分博物館,珍藏有這種珍貴的古代魚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