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趣味科普網>生活情趣>百科>

水至清則無魚的下一句

百科 閱讀(3.16W)

水至清則無魚的下一句

人至察則無徒。全文節選:”詩云: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譯文節選:《詩經》說:禮義上沒有過失,何必在乎人們議論呢?所以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來遮蔽視線,絲棉塞耳,是為了減弱聽覺。視力敏銳卻有所不見,聽力靈敏卻有所不聞。揚大德,赦小過,不要對人求全責備。

賞析:《答客難》是東方朔晚年的作品。他從二十歲負才自薦可以為天子大臣以來近四十年間,雖然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時方外事胡、越,內興制度,國家多事,自公孫弘以下至司馬遷皆奉使方外,或為郡國守相至公卿,而對他,卻一直與對枚皋、郭舍人一樣,詼啁而已,終不見用。因此內心幽憤難以平衡,遂作此篇,發洩牢騷,自慰表志。

作者介紹:東方朔朝代:兩漢東方朔(前154年-前93年),本姓張,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德州陵縣神頭鎮)人,西漢著名詞賦家,幽默風趣且才華橫溢,在政治方面也頗具天賦,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漢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以重用。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後人匯為《東方太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