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趣味科普網>經驗>

蠟燭點燃前和點燃後的特點

經驗 閱讀(1.25W)

蠟燭點燃前和點燃後的特點

點燃前,蠟燭一般呈圓柱體,白色或紅色,有燭芯。點然後,火焰呈淡黃色,分層,在火焰上方罩一個乾燥的玻璃杯內,玻璃杯內有水霧出現。熄滅後,有一股白煙上升,蠟燭變短。

蠟燭燃燒並不是石蠟固體的燃燒,而是點火裝置將棉芯點燃,放出的熱量使石蠟固體熔化,再汽化,生成石蠟蒸氣,石蠟蒸氣是可燃的。

蠟燭被點燃時最初燃燒的火焰較小,逐漸變大,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焰心主要為蠟燭蒸氣,溫度最低,內焰石蠟燃燒不充分,溫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外焰與空氣充分接觸,火焰最明亮,燃燒充分,溫度最高,因此,當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秒鐘後取出,火柴梗接觸外焰部分首先變黑。

在吹滅蠟燭的一瞬間,可以看到一縷白煙,用燃燒的火柴去點這縷白煙,可以使蠟燭復燃,所以可以證明所冒白煙是石蠟蒸氣遇冷凝固所產生的固體微小顆粒。

蠟燭燃燒時,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在氧氣瓶中燃燒現象為火焰明亮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瓶壁有水霧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