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趣味科普網>經驗>

大旱之後必有大災的科學解釋

經驗 閱讀(3.22W)

大旱之後必有大災的科學解釋

地震、火山、海嘯、颱風、沙漠等等災害,甚至陰晴、旱雨等等,無一不是岩漿擾動對大地所造成的結果,特別是地震的肇因絕非地殼斷裂或板塊擠壓,而是岩漿擾動、撞擊地殼的結果,至於地殼的厚薄與厚薄之間的落差高低,直接影響岩漿撞擊地殼的力道;

地殼是地球最外面的薄層,由各種岩石組成,分為大陸地殼及海洋地殼,厚度各地方並不一致,科學家推測:大陸地殼較厚,平均約為35公里,尤其是山區地殼最厚,海洋地殼較薄,平均只有6公里左右,事實上完全相反,大陸地殼較薄,平均約為10至30公里,沙漠地區可能只有5公里,海洋地殼較厚,平均只在20至500公里,越深的海底,地殼越厚;

地球的演化是漸進的,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海水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地殼更不是一夜之間硬化,起初地球從一團熱火球開始硬化時,內部依舊是液態岩漿,由於地球的自轉以及地球的公轉,甚至太陽及月球的吸引力,使得地殼下的岩漿極端不安分,一有機會就往地殼冒出來,即使沒有冒出來,也把地殼衝撞的凹凸不平,這就是所謂的造山運動,地球外殼的硬化,除了空氣的冷卻之外,更重要的冷卻劑就是水,雨水、河水、湖水、海水都是地殼硬化不可或缺的主力,水分滲透的越多,地殼越容易硬化,而破碎的地殼越能讓水分滲透下去;

由於岩漿的溫度高達千於餘度,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會被融化,如果地表的水分停止滲透,那麼,已經硬化的岩石地殼將會被融化變成軟質地幔,換句話說,地表的水分停止滲透,地殼會被岩漿熔解變薄,這對於該地區的巖盤承受力而言,必然有所傷害,旱災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地表水銳減,甚至完全缺乏地表水可供灌注至地下,產生的後果就是巖盤變薄;

在整個乾旱地區,除非全部河川跟著乾涸,否則另一個問題又產生了,尚未乾涸的河川一樣有部份水分向下滲透,外圍卻絲毫沒有滲水,也就是說,原本地殼的厚薄落差高低不大的地方,可能因為河川帶繼續有水分向下滲透,而保持原來的厚度,但是,其外圍的地殼因缺乏水分向下滲透,地殼逐漸變薄,如此,一來一往,原本地殼的厚薄落差高低不大的地方,變得厚薄落差很大,因而增加岩漿撞擊地殼的機會與撞擊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