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趣味科普網>生活情趣>百科>

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百科 閱讀(9.3K)

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泉州南音、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園戲、高甲戲、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惠安石雕、泉州花燈、德化瓷燒製技藝、惠安女服飾。

1、泉州南音:泉州南音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古樂。起源於唐,形成於宋,主要流行於閩南及臺灣、南洋群島華僑居住地區。 泉州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被稱為傳統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撥子,且是橫抱姿勢,泉州南音至今保持這一遺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與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一樣。南曲主要流行於泉州市、泉州晉江、南安、安溪、永春、龍溪和廈門市,在臺灣及南洋群島華僑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2、泉州北管:泉州北管流行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的傳統絲竹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調、曲仔。清光緒初年,江淮一帶的民間音樂隨著海上運輸船隻、南下鹽兵、淮河難民等進入泉州市泉港區,逐漸形成泉州北管音樂。泉州北管的音樂風格既保留江淮一帶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閩南、莆仙音樂的柔婉秀麗,具有遒勁、樸實的個性,素有“天子傳音”的譽稱。

3、泉州拍胸舞:拍胸舞又稱拍胸、打七響、打花綽、乞丐舞等,是一種發源於福建泉州的傳統舞蹈,廣泛流傳於福建南部沿海泉州各縣區以及漳州、廈門、臺灣等地區。尤其在泉州地方,大到政府舉辦的各種重大文化活動、大型文藝踩街,小到各部門單位的集會慶典,里巷鄉村民間的迎神賽會,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喪喜慶,無不隨處可見“拍胸舞”身影。“拍胸舞”成為泉州、閩南地區最普遍、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

4、梨園戲:梨園戲是中國福建省的漢族戲曲之一,梨園戲發源於宋元時期的泉州,與浙江的南戲並稱為“搬演南宋戲文唱唸聲腔”的“閩浙之音”,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梨園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高甲戲:高甲戲是福建省泉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發祥地為福建泉州,發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高甲戲的傳統劇目有九百多個,而演出劇目則分為“大氣戲”(廷戲和武戲)、“繡房戲”和“丑旦戲”三大類;高甲戲的角色原來只有生、旦、醜,後來又先後增加了淨、貼、外、末和北(淨)、雜二色;高甲戲的表演藝術來自梨園戲、木偶戲、弋陽腔、徽戲和京劇;高甲戲的音樂唱腔以南曲為主,兼用“傀儡調”和民間小調;高甲戲使用的樂器分為文、武樂二種。

6、泉州提線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源於秦漢。據文獻記載,至遲於唐末五代已在泉州及周邊地區流行。此後歷經宋、元、明、清以至當代,傳承不輟。至今儲存700餘出傳統劇目和由300餘支曲牌唱腔構成的獨有劇種音樂“傀儡調”。(含“壓腳鼓”、“鉦鑼”等古稀樂器及相應的演奏技法)。同時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規範的操線功夫(傳統基本線規),以及獨具特色的偶頭雕刻,偶像造型藝術與製作工藝。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7、晉江布袋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又稱南派布袋戲,是福建省晉江市一帶的地方傳統戲劇。指泉州地區掌中木偶戲,以泉腔演唱,有別於唱北調的漳州北派布袋戲。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獲得“晉江布袋木偶戲”保護單位資格。

8、惠安石雕:惠安石雕,福建省惠安縣地方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早在1600多年前的晉朝,惠安石雕作為永久性的藝術已被應用。建國後,惠安石雕工藝精益求精、日臻完善。惠安石雕早期主要服務於宗教,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主要體現在宮觀寺廟的建築設計、雕刻安裝,寺內外塔、亭、柱、欄等的建造雕刻,以及對神佛造像出神入化的雕刻上。惠安石雕歷經一千多年的繁衍發展,仍然保留著非常純粹的中國藝術傳統,保持著很完整的延續性,至今未被西方外來文化所異化,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9、泉州花燈:泉州花燈是福建省著名的特色傳統工藝品之一,每年的農曆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吉利喜慶的氛圍。起於唐代,泉州花燈盛於宋、元,延續至今。泉州花燈歷史悠久,影響廣泛,在全國範圍內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藝術特色,是南方花燈的代表。

10、德化瓷燒製技藝:德化瓷燒製技藝是福建德化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德化陶瓷製作生產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發展於當代。德化瓷雕塑始於宋代至今從未間斷,形成獨具特色的傳統工藝,一種是選用優質的高嶺土直接塑造成型,一種是將泥塑翻制模具後再注漿或拓印成型,幹後根據需要決定是否上釉,而後放入窯中在一千多度的高溫燒製而成的。

11、惠安女服飾:惠女服飾,頭披花頭巾、戴金色斗笠,上穿湖藍色斜襟短衫,下著寬大黑褲。花頭巾的花大多是小朵的藍色花,襯以白底,顯得活潑、亮麗;頭巾緊捂雙頰,只露眉眼和嘴鼻,襯出惠女含蓄和恬靜的美。惠安女子的特色服飾在漢族女子服飾中獨樹一幟, 是中國傳統服飾精華的一部分,被譽為“巾幗服飾中的一朵奇葩”,具有較高的實用藝術價值和民俗文化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