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趣味科普網>經驗>

廟號諡號年號的區別

經驗 閱讀(2.77W)

廟號諡號年號的區別

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唐以後,每個皇帝才都有了廟號。諡號是後人根據死者生前事蹟評定的一種稱號,有褒貶之意。帝王將相之諡在西周時即已出現,一般人的諡號多用兩字。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後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

廟號:

廟號是中國君主死後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隋以前,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後就必須毀去原廟,而於太廟合併祭祀。合於太廟祭祀稱之為祧,祧這件事情有實際上的作用。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數代之後為數眾多的家廟會有祭祀上的困難。而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另外,由於後世皇帝諡號字數膨脹,且幾乎只要是後人接位的皇帝子孫都會給父祖上美諡,故諡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評價,廟號反而取代了諡號起到蓋棺定論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