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趣味科普網>經驗>

清明為什麼盪鞦韆

經驗 閱讀(1.44W)

清明為什麼盪鞦韆

清明盪鞦韆源於民間勞作,唐宋時期盛行。

早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樹,在勞動中創造了盪鞦韆的活動。民間最早的鞦韆活動,人們稱為“千秋”。傳說是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開始時只是一根繩子,以手抓繩而蕩。後來,齊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帶入中原,漢武帝時因為它與“千秋萬壽”這個祝壽詞衝突,而改為“鞦韆”,後來就改為用兩根繩加踏板的鞦韆。

到了唐宋時期,盪鞦韆逐漸成為女子嬉戲玩耍的遊戲,女子們衣衫裙裾隨風飄動,搖曳多姿,甚是好看。盪鞦韆流傳至今,仍受人們的喜愛。寒冬一過,人們換上春裝,架起鞦韆,在空中飄來蕩去,翩翩若飛,可以舒展心情,開闊視野,平衡身心,增大膽量,忘卻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