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趣味科普網>品質生活>

德治是指什麼

品質生活 閱讀(5.64K)

德治是指什麼

德治是指古代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張為政以德,強調道德和道德教化在治國中的作用,通過倡導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規範來治理國家和社會。儒家的德治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

德治的發展

周人提出明德慎刑、為政以德,後經兩漢魏晉南北朝的法律儒家化運動,禮法合流,《唐律》最終確定了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的德治方略,併為以後歷代所尊崇。

法治需要思想道德建設先行:道德品格是德治的前提,法律的產生以道德為基礎。重要的基本的道德規範是法律規範的主要來源之一。沒有對道德理念的追求,法律可能成為專制與奴役的工具。法治的關鍵在於善法或良法的存在。法的正義與否,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立法者的價值取向和道德水準。不體現道德,甚至背叛道德的不義之法,也許可以稱為法制,卻永遠無法納入法治的範疇,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實施。不同的經濟社會群體有著不同的法律願望,立法主體的道德品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把什麼樣的法律願望上升為國家法律,從而決定法律的品質。從我國來說,立法主體只有把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願望上升為國家法律,才能獲得絕大多數人的支援,這樣,法律才具備了順利執行的前提條件。因此,比起法治,德治更具有基礎性和前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