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趣味科普網>經驗>

古代國土巡查員叫什麼官

經驗 閱讀(1.37W)

古代國土巡查員叫什麼官

古代國土巡查員叫刺史巡行監察。

漢武帝時,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每個區設定一名刺史巡行監察,代表中央監督地方,權力很大,屬於常設巡查機構。這種巡查制度,為歷代沿用借鑑,如魏晉、隋唐時期有“監察御史”,宋朝有“監司”,元朝有“按察使”、“廉訪使”,及至明代,巡查制度已相當完備。監察御史在都察院供職時,稱為內差或常差。若奉命出巡鹽務的御史,就稱為巡鹽御史;若奉命出巡漕運的御史,則稱為巡漕御史;若奉命巡按地方的御史,即稱為巡按御史。奉命外出擔任巡按御史,是監察御史最常見的工作,稱為外差或特差,實為中央政府派遣的“巡視員”。

按《明史》記載,當時的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足見其位高;“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足見其權重;“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得直言無避”,足見其職寬;“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贓從重論”,又足見其責嚴。據《明史·成祖本紀》載,永樂元年二月,中央政府“遣御史分巡天下,為定製”,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正式確立。當時,全國巡按御史的配備標準為:“北直隸二人,南直隸三人,宣大一人,遼東一人,甘肅一人,十三省各一人。”清襲明制,都察院下設十五道監察御史,順治年間基本沿用明朝的巡按御史制度,雍正年間還曾置巡察各省御史,之後就不再常設巡按御史,遇事由皇帝臨時差遣,民間常稱之為“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