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趣味科普網>生活情趣>百科>

雜醬麵臊子的製作方法

百科 閱讀(2.04W)

雜醬麵臊子的製作方法

豬肥肉1.5斤、豬瘦肉1.5斤、姜6片、獨蒜3顆、郫縣豆瓣醬2勺、料酒2勺、甜麵醬1勺、蠔油2勺、十三香1勺、適量鹽、適量雞精。

1、豬肥肉用機器打碎,瘦肉切成小顆粒,生薑及大蒜切成顆粒,鍋裡放油燒熱倒入豬肉泥炒3分鐘。

雜醬麵臊子的製作方法 第2張

2、下豬瘦肉顆粒,用中火慢炒至水分收幹。

雜醬麵臊子的製作方法 第3張

3、加入料郫縣豆瓣醬、甜麵醬、料酒、蠔油、十三香、少許鹽,炒3分鐘。

雜醬麵臊子的製作方法 第4張

4、加水淹至肉末一寸左右,開小火燜,直到肉達到入口即化的程度。起鍋前加少許雞精。

雜醬麵臊子的製作方法 第5張

5、完成圖。

雜醬麵臊子的製作方法 第6張

臊子

也就是吃麵條的時候在麵條上澆的滷兒。北方河南,山西,陝西,甘肅一帶一般都說臊子,而不說滷兒。岐山的臊子面歷史悠久,清代已經很出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聞名,用精白麵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料和多種調味品製成。臊子面是在唐代“長命面”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猗覺寮雜記》上說:“唐人生日多俱湯餅,世所謂‘長命面’者也。”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云:“餘為座上客,舉箸食湯餅。”麵條一類的食品,在唐代稱作“湯餅”。劉詩中提及的“湯餅”,就是“長命面”。它是唐朝時款待客人的佳點。相傳,蘇東坡在陝西為官時,特別喜食這種麵條,並寫下了對它的讚美詩句:“剩欲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獐書。”臊子面在中原地區身價頗高。除沿襲唐代“長命面”的有關習俗,如在生日做壽時必食外,每遇婚喪喜事,或逢年過節,都要以它來款待客人。